走近历史,寄怀未来
4月17日,长空1820118团支部在王霞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一起走近历史,寄怀未来。
寻足迹,重温抗战历史
登上博物馆的二楼,迎着几位将士坚毅的目光,我们似乎一下回到了1937年的那个冬天,回到了那个布满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展览的一开始,博物馆的薛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的一些情况,这座由吴先斌先生个人投资筹建和运营管理的博物馆全部以文物原件展览,让参观者从历史原物中感受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在讲述南京保卫战的概况时,薛老师多次用到了“溃败”一词,尽管留守南京的军队奋勇抵抗,但从战争一开始就已经倾斜的胜负天平,似乎早就预示了战争的惨烈。
随着展览文物的陈列,我们逐步走进了南京保卫战,从淞沪会战失利、日军兵临南京城,到日军发放劝降书,再到无人回应后日军开始攻城,还有城破后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薛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在大屠杀中,有两位臭名昭著的刽子手。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他们在行军的过程中竟然立下所谓“百人斩”的赌约。然而,鲜少有人知道的是,那张照片讲述的并不是二人在南京城内的罪行,而是在记述二人的“战功”。如今,这张照片也变成了二人所犯罪行的铁证。
来到博物馆的三楼,我们将视线拓宽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战。薛老师介绍了日军由北向南进攻的战略企图,以及中国军队是如何通过一系列会战,迫使日军由东向西进攻,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目的的战略举措。
这一层中,最令同学们记忆深刻的无疑是战时的用品。其中,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仁丹”的广告牌。这样一块看似普通的牌子,竟然可以通过头的朝向,胡子的形状这样的细节,传递出此地的地况信息。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中华民族抗战,尤其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的历史。透过这些会说话的文物,我们重温了中华民族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习中,诉说爱国情怀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附近的菊花台公园进行团建,以加强同学们对党史学习的记忆。唱红歌,发扬民族精神一首首红歌谱写了一幅幅中华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诉说了一段段激情昂扬的历史,展现华夏儿女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菊花台上,由李嵘华,刘永平,王宇航带领同学们一起合唱了《保卫黄河》、《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
颂诗歌,抒发爱国之志
诗歌是语言的精灵,对诗最好的诠释莫过于朗诵。本次活动,叶宇鹏、黄艺驰分别朗诵了《清平乐·六盘山》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他们用红色诗歌抒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让青年一代的我们深感老一代革命者殷切的期望和自己肩上沉沉的责任。
演绎经典,追寻红色足迹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班子,红军从此走向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马泽文、刘定一、杨佳晖、孟东升、齐雪五位同学通过演绎再现了遵义会议中的片段。
游戏问答,巩固党史记忆
龙康军同学根据中国近代史课堂、青年大学习、课外知识中的内容出了与党史相关的十道题目,同学们抢答,回答正确的同学会得到龙康军同学准备的小奖品。
爆反派游戏:每个参加的同学身上系有两个气球,每个气球写上一个反派人物,分成三组,扎爆对方气球数多的获胜,以此加强了同学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
历史故事知多少:仿照萝卜蹲,在游戏开始前,每位同学选定一位历史人物,并讲述自己所代表人物的重要故事。
共展望,悟所思所感
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文物背后所记述的历史让我记忆犹新。是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地努力,才赢得了14年抗战的伟大胜利。经过时间的洗涤,今天的南京、今天的中国大地,已经不再有战火的硝烟,但是,无数的历史遗迹,像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都在提醒着我们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做到的是在缅怀先烈中,为中华民族彻底走出过去的苦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182011826黄艺驰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它见证了许多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经过时间的洗涤,今天的南京,已经不再有战火的硝烟,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182011801齐雪
在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宣告了淞沪会战的失利,同时也令南京的局势岌岌可危。在当时,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已就抗战是一场持久战达成了共识,国民党内部如白崇禧等人也主张放弃南京。然而,出于政治目的考虑,蒋介石却下令死守南京,并将军权交给了实力并不出众的唐生智。在明知南京已不可能守住的情况下,国民党指挥员完全没有制定详细周密的撤退计划,导致各方部队各自为战、混乱不堪。
——182011825马泽文